贸易战悬而未决 赴美中国留学生人数显著减少
50岁的北京商人杜先生经营一家对外教育交流机构,过去几个月,他发现申请去美国学府参加交流的学生显著减少,10人当中有三人对美国提出顾忌,原因之一是美国现在是个“危险”的国家。
杜先生告诉《联合早报》记者:“这和中美贸易战有直接关系。现在中美关系恶化,双方相互攻击和指责,让学生们心里产生不安全感。”
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一年,谈判从平和磋商演变到近期火药味加剧,一步步搅动民间对立与不安的情绪。
刚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吴小姐(22岁)告诉记者:“我一直认为美国很强势。但以前只觉得它强势,现在觉得它强势到妨碍我们的生活,尤其特朗普动不动就翻脸。我感觉美国的存在很可怕。”
种种迹象显示,中美关系恶化不仅限于贸易摩擦,也已扩大到民间领域。以学术交流为例,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上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,去年中国计划公派赴美留学的公民中,3.2%因签证问题无法赴美;今年前三个月,这个比率激增至13.5%。
有个朋友的孩子不久前申请赴美交流签证被拒的赵女士(38岁,物流业者)说:“这真是太小气了!贸易战可以打,但民间学术交流不应该受影响。”
民众不满美打压华为
准备赴纽约攻读博士学位、正在申请留学签证的郭先生(28岁)则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,担心签证被拒,即使去得成美国,“在这个特殊环境下,还是会感到压力。毕业后如果要在美国从事教学,难度也会更高。”
许多中国民众对美国反感,离不开美国政府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打压。在一家科技企业当程序员的刘先生(28岁)直言:“我非常生气,这根本和美国宣扬的自由、平等价值观不符,是流氓行为!”
教育机构负责人杜先生也对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十分鄙视。他吐槽说:“这个手段很low(民间流行语,指低级、品位低)。就如中国之前禁止谷歌和面簿,那也挺low的,但双方不需要互相比low。挺可悲的,完全可以大度一点。”
他进一步说:“世界现在是一个链条,核心技术不卖给中国,世界怎么一体化?一体化最初不也是美国人提的?”
杜先生强调,政府和企业行为应该分开看,自己不会因为美国政府打压中企而抵制美国商品。但他说:“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很容易高涨的,如果周围的人有一天都不买美国货了,我也会把自己的美国货藏起来,还是要保护自己。”
复旦毕业生吴小姐也说,现阶段不会抵制美国商品,那是因为自己无从抵制。“我是广电系的,要用的Adobe软件系列都是美国的。如果封锁掉,那我就完了。我们还没办法做到有另一个国产版本,美国强就强在科技这方面。”
官方批美论述密集面向民众
中美贸易谈判今年5月初陷入僵局后,中国官方态度从低调转向强硬,官媒抨击美国的论述更密集面向民众,也更直接提及民众利益关切。
比如中国官媒《环球时报》一篇社评提到,美国对华贸易战“是与中国老百姓为敌”,中国广大民众会“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不向华盛顿屈服”。官方反复强调,贸易战危害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,是双输局面。
对于中国官方摆出更强硬姿态,表明自己很爱国的物流业者赵女士认为可以理解:“就算中国实力不够强,也一定要采取措施反抗,不能因为美国强我们就一味示弱,对吗?”
在北京一家中央国有企业从事金融工作的张先生(33岁)则对官方提出“谈,大门敞开!打,奉陪到底!”印象深刻。但他对这个口号的解读偏向悲观:“现在应该也只能奉陪到底吧。中国整体实力和美国还是有差距,如果打一定要奉陪,退让的损失恐怕更大吧?”
贸易战谈谈打打,受访民众普遍反映,感受到的更多是心理压力,日常生活还感觉不到太大的实质影响,物价并没有明显因贸易战而提高。张先生说:“进出口量下跌,我们的奖励金可能少20%,肯定不开心,但生活没受太大影响。”
上月底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在“习特会”上为贸易战升级按下暂停键,但中美贸易争端仍是一场持久战。准博士生郭先生说,自己对中国政府的耐力有信心。“我相信不到万不得已,政府不会采取这么强硬的手段维护权益,可能因为对方触犯到我们的底线了。而中国跨出第一步,应该就已经做好后面的打算,这我是很有信心的。”
教育机构负责人杜先生相信,中美政治博弈盘根错节,民间情绪同样复杂矛盾。他观察到,一些中国大学生想法和行动似乎是分离的。“他们想法很爱国,虽然讨厌美国,但在选择留学地点时,却还是选择到美国顶尖大学……我相信,人口里无论怎么说,脚不会骗你,脚站在哪一边,就看得出心中所想。”
文/林展霆
来自/联合早报
|